世界地球日|北京银行构建量化碳金融服务模式

编者按

今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世界地球日不仅是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契机,也是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关键节点。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环球网推出“世界地球日”专题报道,展示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地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事业中来。让我们携手,共同为保护地球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十余个中心城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荷兰拥有630多家分支机构。

北京银行《2023社会责任报告暨环境、社会与治理报告》显示,北京银行应对气候变化,以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为引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持续打造涵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生态圈在内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绿色贷款“两个不低于”的要求,制定北京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增长目标,考核绿色金融绩效。

北京银行制定了《北京银行“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在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点工作。

北京银行在《2023年授信业务指导意见》《2023年授信业务补充指导意见》中,将绿色金融划为优先支持类,积极做强绿色金融业务,加大绿色产业领域信贷投放。专门制定绿色行业信贷政策,要求聚焦“双碳”目标,统筹产业结构调整、碳减排、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加大对节能环保、污染防治、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绿色低碳项目的综合金融服务力度。

在环境领域,为支持“双碳”目标,北京银行加大向零碳、低碳、减碳领域进行信贷投放。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稳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与高校开展合作,开展绿色研究,加强绿色合作。严格遵守人行、金融监管局等监管机构的要求,认真执行《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积极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截至2023年末,北京银行绿色汽车贷款占比达到60%。落地北京市首单CCER质押贷款,用于支持企业林业碳汇项目,助力挖掘生态产品价值,促进绿色产业赋能增值。

2023年3月,北京银行发布基于可量化环境效益的碳账户挂钩贷款产品“京行碳e贷”。产品面向北京绿色交易所绿色项目库入库项目,以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碳核算为前提,将贷款利率与系统评价结果相挂钩,为绿色项目的建设提供优惠利率、快捷审批等全方位支持举措。5月实现“京行碳e贷”首笔业务落地,首笔业务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某地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北京绿色交易所辅导企业完成项目入库流程,根据项目建设内容、能耗及行业对应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学,精准计量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绿色等级,并给予绿色贴标,以碳金融创新助力能源绿色转型发展。项目建成后,与同等条件全部使用燃气锅炉和分体空调供热供冷相比,每年可减少能耗折标煤857.3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26.47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4.14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22.41千克,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同时,该笔业务成功落地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实现金融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及北京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的双重效果。

围绕“双碳”及“能耗双控”政策,持续加大对零碳、低碳、减碳领域的信贷支持。参考《绿色信贷项目节能减排量测算指引》,并基于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等尽调材料,对项目类绿色信贷的环境效益进行测算。2023年,北京银行绿色信贷支持项目折合减排二氧化碳5,621.73万吨,较上一年度减排量增加1,613.04万吨,增幅达40.24%。

北京银行持续支持“双碳”目标、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积极承担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未来,北京银行将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持续加大节能环保、污染防治、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绿色信贷投入,引导投资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引导全行员工树立低碳环保理念,扎实推行绿色办公,高度重视低碳运营,用实际行动擦亮“环境友好型银行”的底色。

世界地球日|美的集团ESG实践共同守护蓝色星球

世界地球日|阿拉善盟“光储治沙”铺出光伏发电与沙漠治理的多赢之路

世界地球日|复星医药聚焦用能和排放关键环节推动环保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