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际能源转型学会年会暨亚太能源周在泰国举行
10月16日,首届国际能源转型学会(ISETS)年会暨亚太能源周在泰国曼谷联合国会议中心开幕,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代表参会。作为亚太能源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为期三天的ISETS年会为来自全球的政府代表、行业专家及学者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共同探索亚太地区能源转型、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议题的平台。
泰国能源部代表、能源部总监Sompop Pattanariyankool,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执行秘书Armida Salsiah Alisjahbana、ISETS会长孙贤胜、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所(ERIA)总裁高级顾问Jun Arima,菲律宾共和国能源部部长Raphael PM Lotilla、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湖北经济学院校长方洁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Armida Salsiah Alisjahbana对ISETS取得的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ISETS今后继续发挥促进多元对话和知识共性,成为能源转型的知识枢纽。开幕式由ISETS理事长、悉尼科技大学教授施训鹏主持。
第一场主旨演讲重点讨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亚太地区的能源转型”,由会议联合主席、ESCAP能源司Michael Williamson处长主持。Michael Williamson强调了向清洁能源过渡的紧迫性,强调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合作在解决复杂问题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菲律宾共和国能源部部长Raphael PM Lotilla强调了亚洲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中的重要性,以及菲律宾清洁能源转型的四个战略:增加可再生能源、海上风电计划、扩大能源基础设施以及自愿退役煤电资产。泰国前副总理、ISETS顾问委员会共同主席Suwit Khunkitti重申了亚洲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其对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影响。他倡导与当地利益相关者合作,量身定制政策解决方案,以确保公正、公平的能源转型。国际能源署名誉署长、ISETS顾问委员会共同主席Nobuo Tanaka分析了当前能源转型中的赢家和输家,突出强调了地缘政治因素,包括中国和欧盟在可再生能源的崛起以及天然气时代的衰落,并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涉及妇女和年轻一代的合作,以及降低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成本的必要性。曼彻斯特大学教授、ISETS顾问Aoife Foley将政策一致性视为一项挑战,并对天然气时代结束的概念提出了挑战,强调其可能持续存在。她倡导更多私营部门的研发、合作和创新。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ERIA)总裁高级顾问Jun Arima强调,需要更多的天然气来减少煤基排放,以及氨和氢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他倡导深度脱碳战略,强调反映国情的定制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第二场主旨演讲讨论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策略”,由ISETS理事长施训鹏主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顾问Norov Vladamir表示,电网互联可以释放巨大的能源潜力。他强调了扩大雄心并加速实现净零排放的未来需要建立电网互连,以促进区域和全球层面的加速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执行副主席刘泽宏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加速转型的关键解决方案。他指出清洁能源需要有利的电网环境,并强调共享传输计划的重要性和大规模清洁能源部署的国际合作。IEEE主席兼首席执行官Saifur Rahman指出电力行业的重点是六大减排,强调提高能源效率,通过多种方式减少碳排放。他也强调了双边、单边、区域和全球层面跨境互联的重要性。泰国能源部国际事务顾问Weerawat Chantanakom介绍了泰国致力于实现能源系统脱碳的努力,并强调了绿色金融的重要性。他还讨论了在电动汽车生产、水库浮动太阳能以及CCUS投资方面的举措,以及东盟电网计划等区域举措。ISETS会长孙贤胜强调了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停止对化石燃料投资的挑战性。他指出区域协调、互联互通和技术投资可以缓解这一转变,为实现净零排放奠定基础。
作为亚太能源周重要组成部分,年会的大会报告包括第十届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研讨会,由碳排放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会议第一部分讨论了“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由ISETS顾问、名古屋大学薛进军教授主持。薛进军教授强调了能源转型对于碳中和的重要性,从能源结构、煤炭转型以及能源效率三个角度讨论了能源安全,并探讨了地缘政治下的能源安全问题。美国得州农工大学的Bruce A. McCarl指出,使用生物燃料效率不仅低下,而且存在引发森林砍伐的风险,也可能与粮食供应竞争。亚洲理工学院的Deepak Sharma强调,亚洲在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挑战,而且我们目前可能缺乏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这些挑战。Fortum公司的Elena Reshetova强调,能源系统的全球化和互联已经带来了能源安全的新风险。
第十届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研讨会的第二部分探讨“市场化政策工具与能源转型”,由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王珂英教授主持。泰国能源部国际事务顾问Weerawat Chantanakome介绍了泰国的减排目标和清洁能源发展计划。泰国承诺到2030年减排40%,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到2065年实现净零排放。他还指出,泰国正在积极推进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吞武里先皇科技大学的Shabbir Gheewala教授介绍了生态标签对于低碳发展和识别绿色产品的重要性。他认为绿色采购计划是LCA(生命周期评价)的市场工具之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对环境的影响。ISETS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孙永平教授分析了国际碳市场对于提升全球减排雄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国际碳市场连接面临的三难困境,指出国际碳市场可以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桥梁,缓解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面临的资金和技术短缺问题,降低发达国家的减排成本,从而带来双赢结果。东京大学Hisashi Yoshikawa教授则从全球能源走势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能源政策的重要性,强调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可能影响脱碳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呼吁密切关注全球能源动态。
第三场主旨演讲探讨了“能源转型合作:‘一带一路’与其它倡议”,由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姚丽霞研究员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以及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从地区孤立转向构建地区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亚洲碳研究所Kaho Yu指出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角色日益增强,并描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互联互通、贸易和价值链等方面的作用。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的杨木易副主任强调了摆脱化石燃料并吸引私人投资能源基础设施的必要性,特别提及东南亚面临的挑战。他建议进行监管改革以鼓励私人投资,并强调了能源转型的紧迫性和摆脱化石燃料的必要性。澳大利亚澳中工商业委员会主席Anthony Coles对能源转型进展缓慢表示担忧,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改善合作的潜在平台。
第四场主旨演讲探讨了“能源与气候金融”,由ISETS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姬强研究员主持。姬强研究员从网络化、全球化、融合化和专业化几个维度强调了建立能源金融联盟对于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能源与气候金融合作以及创新发展的重要性。香港恒生大学Louis Cheng教授强调,践行ESG理念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具有积极的影响,应该提出更加多的政策正向鼓励发展中国家建立自己的ESG评价体系。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 C. Broadstock教授强调,脱碳不应被视为将来的问题,而是当务之急。他探讨了如何使资金更快地转移以支持能源转型,指出资产搁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科学院孙晓蕾研究员提出,极端气候事件是影响全球大类资产市场波动不可忽视的风险源,应该建立实时动态的监测预测预警体系,来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异常带来的市场挑战。ISETS副理事长、西南财经大学的张大永教授强调,实现净零排放是向理想目标迈进的关键一步。然而,在全球经济放缓和全球化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实现净零排放存在不少不确定性。他强调不能仅仅依赖政府资助来实现转型,应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资可再生能源,需要政府、企业、民众的合力完成这一长期目标。
第五场大会演讲深入探讨了“加速能源公正转型的创新实践”,由东京大学的Daniel del Barrio Alvarez主持。 ESCAP交通司的Katrin Luger处长强调了数字化在交通脱碳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技术推动着电动交通以及铁路和水路运输模式的转变,使其更为清洁、安静和安全。她呼吁建立更广泛的联盟和合作,以提高解决方案的竞争力,加速脱碳进程。全球天然气中心的Valerie Ducrot认为多样化的燃料来源是过渡的最佳方式,并指出电气化可能不是大多数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颖指出,尽管中国的能源结构中主要以化石燃料为主,但中国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这种转型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延长产业供应链。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孙艺新副所长强调了数字化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了数字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以及促进资源要素互联互通的重要性。他指出,未来的趋势将是小机组低容量集中式与分布式发展相结合,以实现大电网与小电网并存。
第六场主旨演讲探讨了“连接净零未来:亚太地区的电网互连和能源合作”,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承办,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展局局长陈葛松主持。ESCAP的Matthew Wittenstei强调了终端电气化和电力系统的过渡对能源转型的影响,突出了网格和连通的重要性。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研究院肖晋宇副院长强调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输送和消费的平台的重要性。世界自然基金会缅甸的Hang Za Dai、南盟能源中心的Tula Ram、全球智能能源联合会印度的Reji Kumar Pillai,分享了各自国家和地区在电力互联和能源转型方面的经验和愿景。
第七场主旨演讲探讨了“绿色金融、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ISETS副理事长、日本东海大学的Farhad Taghizadeh-Hesary主持。庆应义塾大学的Naoyuki Yoshino教授重点关注ESG评级、净碳税和国际碳市场协会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标准。他指出不同评级机构的ESG评级可能会扭曲资产配置,强调了净碳税的重要性,并主张全球范围内统一净碳税,但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实行不同的税率。悉尼科技大学Christina Nikitopulos教授的演讲强调了能源转型对于经济脱碳的关键作用。她指出,在能源转型过程中需要考虑能源安全、可负担性和可持续。她认为,加速能源转型的障碍主要来自技术、资金和政治方面。亚洲气候金融的Cedric Rimaud重点介绍了绿色债券市场,他还强调了混合金融的重要性,并认为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工具将推动市场增长。
第八场主旨演讲探讨了“能源转型:未来前景和路径”,由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杨木易副主任主持。杨木易强调了加速可再生能源产能的吸引力和挑战,ERIA的Shigeru Kimura关注碳中和需依赖氢能支持的必要性。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王广辉副院长强调电力行业变革的缓慢过程与确保系统安全的投资。香港科技大学的齐晔教授介绍了中国煤炭消费趋势。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冯君淑提出转型对女性能源从业者的影响。泰国能源部国际事务顾问Weerawat Chantanakome强调太阳能和风能的成本竞争力以及能量存储的必要性。ERIA的Phoumin Han讨论了系统转换带来的成本增加和转向天然气的挑战。Ember的Aditya Lolla强调能源转型需要整体解决方案和区域合作。这些观点共同突显了能源转型的复杂性与多层面挑战,以及跨国合作的迫切性。
ISETS青年之声对话(Youth Dialogue)暨青年之声大赛 (Youth Voice Competition) 颁奖典礼在曼谷联合国会议中心进行。青年之声大赛由国际能源转型学会(ISETS)与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UN ESCAP)共同举办,由ISETS能源金融专委会组织筹办,中国双法学会气候金融研究分会为比赛提供了大力支持。
大赛以“公平公正的能源转型”为主题,旨在鼓励青年人(18-24岁)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声。对话由组委会主席、ISETS副理事长张大永教授主持;大赛国际评委会主席、ISETS副理事长姬强研究员,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处处长Michael Williamson,ISETS副理事长Farhad Taghizadeh-hesary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 Broadstock教授等为获奖队伍颁奖并与来自中国、美国、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获奖队伍就能源转型、能源贫困、推动国际合作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ISETS会长孙贤胜、理事长施训鹏教授、前国际能源署署长田中申男教授、名古屋大学薛进军教授等到场与获奖团队深入交流,对比赛充分肯定并期待后续工作的推进,希望能够听到更多年轻人为能源转型贡献新理念、新思路、新观点。
本次会议为亚太地区各国官员和学者交流能源转型的经验提供了国际舞台,为推动亚太地区的能源公正转型探讨解决方案,将有力地推动该地区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贡献智慧与力量。本次会议也鼓励青年人在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等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上积极发出青年之声。另外,本次会议也吸引了20多家国内外企业在联合国会议中心策展,促进实业界和学术界的对话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