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供电服务站长的便民情怀
“他没有烫金的高学历、没有耀眼的创新,有的是踏踏实实的工作……”
“他没有惊天泣地的壮举,有的是亲民近民的温良……”
他就是大连高新园区供电分公司辛寨子服务站站长王忠奇,一个被称作“没有亮点的最美供电人”。
4月28日,在高新分公司采访,该公司副经理潘宇说:“王忠奇只发热,更应该发光,如此成就他的精彩人生。”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翻看王忠奇的简历,他大连第十九中学毕业后,就接班入职供电企业。1989年起,一直在营销领域工作。从抄表员干到供电服务站站长。他说,“抄收专业大多是零零碎碎小事儿,但它直面老百姓,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企业的形象,事小影响大。”
干抄表员那些年,他走街串巷,辛苦并快乐着。老百姓家电坏了,只要跟王忠奇说一声,他欣然前往给修复。按个开关、拉个线、换个灯泡,他都乐此不疲。他给自己的行为美其名曰“随手修”,每一次都能从中体验到乐于助人的快感。时间长了,王忠奇变成老百姓的“电拐棍”,大家有了依赖感,电坏了,专等王忠奇来修。
康泉社区书记梁辉说,这些对供电员工来说都是小事儿,但是对老百姓来说,可能都是挠头事儿。你像干家务一样把他干好了,老百姓就把你当做家人,这就拉近了供电企业与老百姓的距离。
他还充当社区义务电力辅导员,今年3月份,他到岭南社区参加“电网连着千万家,安全系着你我他”安全用电主题宣讲,向孩子们讲解用电规范、触电案例,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孩子们还饶有兴趣地分组举办了用电知识PK竞赛。
干抄表员干得是一条线,当站长后得管一个面,王忠奇深感责任重大。他经常对同志们说,便民服务貌似简单,但简单事情重复做就可能成为专家,重复事情坚持做,就可能成为赢家。
在他以身作则带领下,服务站各个都成为便民服务的精英,从而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他在任泡崖和辛寨子供电服务站站长这些年,多项营销专业考核指标名列前茅,始终保持零投诉。
处置意见工单必须及时
随着老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公用单位服务行为始终在监督之下,客服中心就是老百姓对供电服务是否满意的诉求平台,王忠奇说,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们不能诟病这个机构严苛,必须千方百计提升自己服务技能。
自从充电桩部分业务下放服务站以后,供电服务站工作量大幅增加,从而导致的“意见工单”数量倍增。前不久,一个姓张的客户安装充电桩,施工队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客户不满意,说开关安装位置不合适,电话打到客服中心。
王忠奇说,这本不是服务站的错儿,一是设计方案张先生审定了,二是施工方是工程队。但是客服把“意见工单”转到服务站,就必须全力以赴处置好,否则就把“投诉”做实了。“一味指责客户的错儿就是你的错儿”,这是王忠奇处理“意见工单”的原则,虽然很无奈,但是此外没有更好办法。
王忠奇饭没吃完,就赶到社区通过物业找到张先生住处,苦口婆心地解释,说开关必须这样设置,否则超负荷,容易发生火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得到了张先生的理解,化解了矛盾,“摆平”了意见工单。几经周折,王忠奇摸索到处置意见工单的窍门,就是“及时”二字,绝不能冷处理,那样可能激化矛盾,把小事拖大了。
几番折腾,王忠奇就思考着,“能不能压缩工单数量,把‘意见’扼于萌芽之中。”互联网技术解决了王忠奇的困扰,他带领同事们都加入了社区网格群,动员楼长们一发现有用电意见,就在网格群里发布,台区经理们立即对号入座与意见人调和,意见往往就融化了,实现了“小网格吹哨,大网格报到”的功效。
便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采访那天,王忠奇身着整洁的“国网蓝”,佩戴党徽,给人一种随时奔赴现场的感觉。辛寨子服务站副站长郑旭东说:“王站长便民服务可谓‘全天候’的,周末两天休,他有时也抽出一天到服务站加班,处理居民用电需求。”
长期的便民服务王忠奇总结出“五个必须”:对客户用电需求必须腿勤;对客户合理化建议必须采纳;对客户诉求必须倾听;对客户指责必须隐忍;对街道社区必须经常走访。
甘井子地区原有7个供电所,窗口业务上划后,电卡表客户缴费极为不便。王忠奇心想,这是机构改革大势所趋,作为基层服务站只有配合、适应的义务,没有讨价叫苦的资格。他与同事们一商量,开启了“电卡表电费代缴”业务,得到了电卡表客户的赞许。
供电所窗口业务合并后,服务站工作量无形增加许多,王忠奇和同事们辛苦点还可以应付,但有些无厘头事情就让王忠奇哭笑不得了。王忠奇说:“现在出现了怪现象,只要与电挂边出现问题,老百姓就直接找供电公司,不管产权、不问原因。”
前不久,在辖区一专用变厂区,客户私拉电线过道,引起另一个居民不满,居民一封电子邮件反映到省信访办,信访办又层层转发到王忠奇所在服务站。
客户产权范围内发生用电纠纷,本与供电部门无关,但是性格隐忍的王忠奇还是硬着头皮设法调解。他通过个人亲戚关系,找到当事人,双方各退一步,化解了矛盾。
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用电服务包罗万象。王忠奇对有些用电服务考核的合理性也曾质疑过,但是,“山不能过来,我们只能过去”,用电服务永远在路上,用电服务考核的科学完善也在路上。(张宝义 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