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再增长 能源转型“加速跑”
11月下旬,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编写的《中国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年度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这份《报告》以翔实的数据清晰展现出,科技创新正在推动我国能源转型跑出“加速度”。
《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电力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成果产出丰硕。2023年,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8%,科技创新投入资金1816.8亿元,较2022年增长10.49%。其中,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建企业投入的科技创新资金分别为545.6亿元、861.7亿元、409.5亿元。
投入增长换来丰硕成果。《报告》编写组组长、中电联科技中心总经理蔡义清介绍,2023年,电力行业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金奖3项、银奖4项;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3项,其中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近年来,电力行业持续推动高质量知识产权创新成果转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蔡义清说,2023年,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为70842件,同比增长37.5%;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9149件,同比增长73.0%。同时,电力行业科技论文质量不断提升,基础研究实力逐渐增强。
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正加速推动能源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在新能源微电网、新型储能、氢能、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我国电力科技创新快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扎实推进。《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7.1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达55.7%。近十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开发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
蔡义清认为,我国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电力领域的科技创新。我国为全球贡献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风电、光伏产品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风电、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
蔡义清说,不断增强的新能源产业竞争力背后,是我国先进完备的全产业链体系。我国建成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高效晶体硅、钙钛矿等光伏电池技术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量产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5%。陆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突破10兆瓦,单机容量18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顺利下线。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表示,中国是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领跑者,中国清洁能源产能快速增长,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他希望中国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和应用,在加速本国能源转型的同时,助力国际社会从中国的绿色发展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