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国2024》:能源与工业清洁低碳转型支撑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齐琛冏】12月19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京举办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升级 协同发力”为主题的2024中国蓝天观察论坛,现场发布年度报告《大气中国2024: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以下简称《大气中国2024》)。
该报告记录并分析了2023年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并围绕煤电机组升级改造、重点工业行业减污降碳、交通行业减排途径、大气污染防治监管、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等重点议题提出思考。
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能源、产业、交通领域的支撑缺一不可。“我们的研究发现,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并重,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稳步推进。”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空气质量项目主任张伟豪解读报告时表示,在煤电仍发挥供应基础保障作用、兼顾系统调节性电源作用的同时,2023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首次超过火电、新能源成为装机增量主体等成绩均可圈可点。
《大气中国2024》显示,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比降至55.3%,达到历史新低,同比2022年下降0.7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风电及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的消费量占比达到26.4%,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比达到17.9%,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在能源电力方面,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5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升至51.9%。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成为新增电力装机的主体。2023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3亿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共同占比高达近80%。在全年新增的发电量中,有46.1%来自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煤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用于平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保障新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是我国电力供应安全的重要支撑。面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需求,结合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实际,《大气中国2024》建议,持续推进煤电机组升级改造,提高低碳化水平和灵活调节能力。持续推进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应用快速变负荷等新一代煤电技术,并优化煤电调度方式,合理确定调度顺序和调峰深度。同时开展煤电低碳化技术的示范应用,降低煤电降碳技术成本以尽早实现大规模应用。在推进煤电由主体电源向调节型电源转型的过程中,兼顾煤电的低碳化发展,确保电力行业在2030年前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
在产业转型方面,钢铁、水泥等重点工业行业持续推进减污降碳,并取得积极进展。《大气中国2024》显示,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速,累计已有89家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进展情况公示,涉及粗钢产能约4.26亿吨,年度推进速度相比于2022年大幅提升。全国化解炼铁产能和炼钢产能均达到1000万吨以上。水泥行业在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成效也较为显著,超过80条水泥熟料线已被拆除或停产计划拆除。
《大气中国2024》建议,高质量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兼顾能效提升和技术推广。重点工业行业仍需在超低排放改造和去产能方面进一步发力,同时加速节能减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促进重点行业高质量发展。对于钢铁行业,建议企业开展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推广应用无组织智能管控一体化技术,实现无组织排放“有组织化”的智能化和无人化管理。同时积极推进氢冶金技术、富氢碳循环高炉技术、氢基熔融还原技术等绿色低碳技术的项目工程示范。对于水泥行业,建议适时修订“错峰生产”和“产能置换”两项行业政策,以适应行业发展新形势,包括制定统一的错峰生产实施细则,完善产能置换政策,实施地区差异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产能置换比例等。
建议加快推进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前期研究
据了解,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从2015年开始发布年度系列报告《大气中国: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大气中国2024》显示,2023年,从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来看,整体六项常规污染物年评价浓度继续达到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空气质量相比疫情前处于同等社会活动水平的2019年显著改善;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为59.9%,共203个城市实现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全部达标,比2019年增加46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显著上升。
为了更全面评价城市治理空气污染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通过排名激励城市持续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大气中国2024》继续采取综合评估方法,通过考虑空气质量改善和政策措施两大指数,对168个重点城市进行了空气质量管理综合评估和排名。本评估期内,北京、上海、深圳、济南、郑州五个城市在两个指数评估中都名列前茅,以“双优”入榜,是政策措施完备并落实到位从而使得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典范。
呼和浩特综合得分位列第一,“其PM2.5年均浓度已连续三年低于30μg/m3,三年滑动平均改善幅度达12%。近年来,当地修订并积极推进《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制定了燃煤治理、扬尘防控、机动车尾气治理和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四个行动方案、六个专项实施方案以及三个配套考核办法,构筑起大气污染防治‘1+10+3’的政策保障体系。”张伟豪介绍。
“我们从2015年开始发布年度系列报告《大气中国: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目的正是为了客观、系统记录和分析国家、区域和城市层面的空气质量变化,以及为治理大气污染所开展的工作与进展。尤其是空气质量管理综合评估和排名,不同于传统的空气质量城市排名,而是采取综合评估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城市治理空气污染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通过排名激励城市持续努力改善空气质量。”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付璐介绍。
张伟豪表示,一系列积极进展有目共睹,但治理仍不可松懈。尤其是考虑到应对空气污染形势和管理需求的变化,按照《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要求的“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修订的研究工作”,亟需加快推进相关研究。
为应对空气污染形势和管理需求的变化,我国于2023年12月发布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中已明确提出要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修订的研究工作。建议我国加快推进相关研究,积极应用积累的大量本土健康效应和环境基准的研究成果,作为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研究的基础;借鉴国际上的标准制修订方法和经验,探索形成我国制度化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修订方法,从而适时启动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