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无忧让百姓“满电”回家

离春节越来越近了,不少人已经开始盘算过年回家的安排。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春节期间自驾回家的比例大幅上升,带着家人、拉着年货回家的比比皆是。

不过,不少新能源汽车车主开始犯嘀咕,路上能充上电吗?能不能顺利到家?

这并非杞人忧天。从需求上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24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34.6%和35.6%,截至11月中旬,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4年十一假期,新能源汽车出行占比已经达到15.9%,预计即将到来的春运会更高。

从供给上看,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万个,已建充电停车位4.9万个,比2023年分别增加了1.2万个、1.7万个。目前,全国6000多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超过5800个服务区安装了充电桩,覆盖率达到97%。

尽管如此,面对春节期间大量、集中的出行充电需求,充电设施特别是公路沿线充电设施仍然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就强调,要加强春运期间自驾车出行服务保障,强化新能源车辆充电服务保障。相关部门要提早准备,通过预判需求、增加各种设施、加强信息引导等应急措施强化保障,多方发力、多管齐下缓解出行充电难问题。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布局,增加充电设施供给。不断优化、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解决充电桩分布不平衡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布局合理、科学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特别是要在车流量大、充电需求大的公路沿线增加充电桩,确保车行顺畅,不出现因缺电趴窝的现象;要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充电设施短板,适应春运期间大量务工人员返乡带来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同时,还要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合理预留高压、大功率充电保障能力,满足充电设施建设需求。

其次要利用大数据预判需求,加强信息引导。完善充电设施布局需要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而且充电设施不可能按照春运峰值来建设,否则平时会出现闲置浪费。要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加大充电设施智能化水平,建立充电设施查询平台,推动各类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实时更新,保障信息及时有效传播送达,引导公众及时掌握充电设施情况,合理选择充电场所,促进充电设施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

三要更加灵活机动调配资源,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加快形成“固定充电设施为主体、移动应急充电设备为补充、重点节点全覆盖、群众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在充电高峰阶段,在已有固定的充电设施外,积极利用可移动的充电设施,或引导用户到周边空闲服务区,平衡各地流量,提高充电设施利用效率。此外,城市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远高于公路沿线,要综合利用高速公路附近的充电桩,更及时满足用户充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