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从电处来,到“核”处去
1955年,党中央作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中国核工业就此发轫。
短短不到70年,中国的核工业可以走多快?
也许,50多年前的“两弹一艇”会告诉你,30年前的秦山核电站“零的突破”会告诉你,2022年国内外成功商运的“华龙一号”会告诉你。
叶奇蓁院士将一生投入到发展我国核工业事业中。2005年1月,以他为总设计师的秦山600MW核电站设计与建造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国产化的重大跨越进程中,以叶奇蓁为代表的中国核电人以自立自强的坚定信念,集中攻关,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发展民族核电的大道。
在《能源产业聚焦》的专访中,叶奇蓁院士回忆了他从电力到核能“转身”的经历,在“年龄断层”上打造出首座商用核电站背后的故事,我国核电装备自主化迈进的艰辛历程,并展望了“双碳”目标下核电的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