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可持续之旅丨当“西电东送”遇上“东产西移”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齐琛冏】“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西北电网成为我国首个新能源为发电装机主体电源的区域电网,“西电东送”被赋予更深的绿色内涵。

10月22日,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在京举办主题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背景下——西北地区‘东产西移’与‘西电东送’”的研讨会。会上,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组发布《碳达峰碳中和下西北“西电东送”重塑研究》(下称“电力报告”)和《促进西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与新能源就地消纳协同发展》(下称“产业报告”)。两份报告分别从西北地区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跨区输送和就地消纳切入,分析预测了西北地区电力外送情况和未来的绿色效益,总结了西北产业发展与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协同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从向全国“送电”到“送绿电”

作为中国面积最广、自然资源丰富、战略位置独特的区域,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在内的西北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

西北地区是我国能源和电力输出基地,通过 “西电东送”持续向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送电,特高压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相关地区跨区输电的能力。截至2023年底,西北地区“西电东送”规模接近6000万千瓦。

电力外送规模在不断增加的同时,结构也快速调整,电力的“含绿量”不断上升。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风能、光能等新能源资源储量已超过160亿千瓦,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50%,西北电网初具新型电力系统雏形。新能源绿电不仅点亮西北,更是搭载上输电通道输送到全国各地,服务全国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

电力报告提到,华北、华东和华中仍是西北外送的主要方向,可再生能源将重塑“西电东送”新内涵。

未来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一半以上在西北地区,西北新能源还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电力报告预测,在2023-2030年间,风电和光伏将在大部分地区成为发电装机增量主体,其中,以可再生能源大基地开发为主的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70%。同时,西北地区电力外送,特别是绿电外送规模和外送电量将持续增长。到2030年,西北地区电力外送规模将达到8000-9100万千瓦,到206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4-2.3亿千瓦,届时西北地区外送电量将达到0.68-1.1万亿千瓦时,其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99%。

协同产业发展与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进一步拉动跨区输电需求,但受限于地质条件、电力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电力跨区域消纳仍存在较大难度。报告认为,协同产业发展与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与“西电东送”同时提起的,还有“东产西移”,新能源产业链和高耗能产业向新能源富集的西北地区转移,以推动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

产业报告介绍,西北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还拥有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需的铜、锂、镍、钴等关键矿产资源,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也提出,重点布局建设新疆、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等新能源基地。“双碳”目标已经推动西北地区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区域,将有效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风电、光伏装备制造,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新能源制氢-氨-醇等相关产业。

随着“双碳”战略的稳步推进,为更好地适应碳减排需求,我国明确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碳排放总量控制和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方向。而西北地区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电力供给的充裕和低成本优势,为西北地区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提供了低碳化转型的巨大潜力。“东产西移”既能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又有效解决我国能源供应与产业空间错配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产业报告提出,西北地区产业发展与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协同正呈现出诸多新态势,例如,西北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发展取得显著进展;西北光热等长时储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零碳产业园发展迅速;地方电力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等。这些变化都为西北地区产业发展和能源转型带来了积极影响。

产业报告举例介绍,西北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为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的“零碳产业园”创造了优势,通过为企业提供零碳电力助力企业减排,吸引产业来园区落户,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运用智能物联网、储能等先进技术,不仅能实现园区整体绿色能源供应,还能进一步在西北地区发展新型工业。

为提升西北地区产业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的协同发展,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重视引导、支持氢能和长时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发展;积极推动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完善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全生命周期产品碳强度核算体系,建立地区碳排放配额分配制度,建立地区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以零碳产业园为重要载体,加速能源消费清洁低碳转型;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重作用;设立零碳产业转型-绿色金融池计划,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模式;优化供需和区域结构稳步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和加强科技创新等。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郑雅楠建议,可再生能源重塑“西电东送”,需要做到四个统筹。一是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统筹,国家层面做好西电东送相关规划,地方需要与国家做好充分衔接;二是源网荷储的统筹,做好各类电力资源在各地区与建设时序的统筹安排;三是做好国土规划的统筹;四是做好市场的统筹,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