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难”问题解决 各地积极采取措施确保群众温暖过节

央广网北京1月28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任梦岩 李行健 李杨)入冬以来,中国之声曾先后报道了辽宁盘锦、吉林长春、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多地群众遭遇“取暖难”的问题,在报道播出后,当地政府都承诺将尽快解决群众诉求,不让群众受冻。现在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了?中国之声就此回访了多地群众。

此前中国之声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部分居民反映“煤改电”之后家中温度不达标的问题。报道播出后,不少居民家中换上了新的电暖气,有稳定、持续的供暖,家里平均温度一直保持在24℃左右。三卜树村村民庞俊说:“温度也是可以的,想供暖时就按住开关。我们一般是早起七点多开,九点多就关了,这一白天就停了,下午五点多再开。以前最少得烧两吨煤,现在按平米算我家每月才120元。”

三卜树村村委会主任闫丽乐介绍,去年6月开始对全村3883户进行“煤改电”清洁化能源取暖改造,目前已经完成3150户改造任务,“我们电暖器配备一是蓄热的,还有2500瓦直烧的,还有一个1400瓦直烧的,三种方式。20平方米以下,配的都是1400瓦直烧的;30到50平方米用的是一个蓄热、一个1400瓦直烧的。”

针对此前部分居民反映电暖器取暖费用较贵的问题,新城区区委副书记、副区长刘洪涛告诉记者,为了确保煤改电居民温暖过冬,新城区采取供暖电费兜底,问题排查等多项举措,切实解决群众采暖的后顾之忧。

刘洪涛说:“开始也经历了一个‘阵痛期’,老百姓对电费有顾虑,最开始不愿意不想用,而且改变多年生活习惯,一时难以适应。后来区政府做出决定,按照3.68元的价格给大家进行兜底,这样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就解除了。家家户户用了起来,也就热了起来。在这其间,我们不间断开展了三轮次大排查、大走访、大整治行动。彻底让老百姓打消顾虑。同时,下一步将积极谋划建立电暖器后台大数据平台,把使用电暖器的老百姓所有数据都进行管控,到底温度是多少,用电量达到多少实现智能管控。”

此前在吉林省长春市,“普鲁斯小镇”小区因为刚刚建成,虽然居民已经缴纳取暖费,但开发商嫌入住居民户数太少,不愿向热力公司支付这笔费用,导致室内温度最低时只有8℃。中国之声报道后,记者近日回访小区,小区居民表示屋里温度已经回到正常温度,可以温暖过冬。

小区居民:前一阶段,我们给中国之声反映了关于供热的问题。现在供暖了,室内温度达到了24-25℃,我家现在很暖和。

小区居民2:(当时)小区物业和地产公司不给供暖的问题解决之后,现在白天温度达到了26-27℃,晚上可以有21-22℃,这个温度挺合适,我们也挺满意的。

在辽宁省盘锦市,由于当地“兴隆繁荣里”小区开发商破产重组,供暖公司收不到取暖费,在试暖当天,小区却被掐断了供暖主管道。在向中国之声反映后,报道当天,暖气来了。但由于开发商破产重组尚未完成,小区居民担心,今年(供暖)保障了,明年供暖怎么办?

居民:是早上报道的吧?当天就开了。今年供暖公司上我们这里,拿着购房合同就能缴费。但是来年我们想自己去交供暖费还是交不了,因为我们没有户号。现在供暖给上了,说心里话,大伙儿就是在等待了。

对于居民的担心,负责给小区供暖的盘锦广田热电公司供暖一部负责人李泽斌承诺,经过市、区两级政府协调,他们与开发商之间的纠纷绝不会再影响居民取暖:“我们接到信息之后,市里、区里领导都很重视,组织相关人员紧急开阀,及时保障供暖。来年也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再发生,保证正常供暖。”